欢迎来到在线教学平台
问题答疑
首页
全部课程
公开课
云课直播
新闻公告
数图资源
智汇大讲堂
更多
首页
全部课程
公开课
云课直播
新闻公告
数图资源
智汇大讲堂
扫码下载Android
扫码下载iOS
扫码打开微信小程序
教师登录
学生登录
首页
全部课程
公开课
云课直播
新闻公告
数图资源
智汇大讲堂
教师登录
学生登录
首页 - 课程列表 - 课程详情
返回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及影像传播
课程类型:
选修课
发布时间:
2023-02-11 22:35:33
主讲教师:
徐兆寿
课程来源:
复旦大学
建议学分:
0.00分
课程编码:
xtzx2647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教师团队
第一章
第一节 被想象的凉州文化
(6分钟)
第二节 三种文明碰撞下的凉州
(7分钟)
第三节 中华文明格局下的凉州
(5分钟)
第四节 河西走廊格局中的凉州文化
(6分钟)
第五节 重新构建凉州文化
(7分钟)
第六节 何为五凉
(5分钟)
第七节 寻觅河西走廊的历史
(4分钟)
第八节 河西走廊之神话考古
(6分钟)
第九节 汉帝国遭受匈奴的侵扰
(7分钟)
第十节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5分钟)
第十一节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5分钟)
第十二节 张骞被抓之谜
(6分钟)
第十三节 张骞描绘世界图景的意义
(5分钟)
第十四节 古代的六次描绘世界图景
(6分钟)
第十五节 汉武帝注重的两个“世界信息”
(4分钟)
第二章
第一节 西王母(上)
(5分钟)
第二节 西王母(下)
(5分钟)
第三节 西王母的传说
(7分钟)
第四节 不周之说(上)
(6分钟)
第五节 不周之说(下)
(7分钟)
第六节 西王母与昆仑山
(6分钟)
第七节 西王母的文明
(7分钟)
第九节 风沮玉门关
(6分钟)
第十节 《山海经》的描述
(5分钟)
第十一节 黄帝
(12分钟)
第十二节 西羌人的文明 (上)
(7分钟)
第十三节 西羌人的文明(下)
(9分钟)
第十四节 关于凉州先民乌孙人的情况
(6分钟)
第三章
第一节 凉州畜牧甲天下(上)
(6分钟)
第二节 凉州畜牧甲天下(下)
(8分钟)
第三节 祁连之雪
(7分钟)
第四节 在那水草丰茂的地方
(6分钟)
第五节 水系与绿洲
(6分钟)
第六节 六畜兴旺
(6分钟)
第七节 寻找天马
(7分钟)
第八节 青海长云暗雪山
(5分钟)
第九节 凉州大马(上)
(6分钟)
第十节 凉州大马(下)
(6分钟)
第十一节 天马出世
(7分钟)
第十二节 打开凉州文化的钥匙
(6分钟)
第十三节 生死之道
(5分钟)
第十四节 六朝古都
(6分钟)
第十五节 汉武帝的天马梦(上)
(6分钟)
第十六节 汉武帝的天马梦(下)
(6分钟)
第四章
第一节 天马西来
(8分钟)
第二节 雷台汉墓被挖掘时有哪些文物
(7分钟)
第三节 一个浪漫主义的命名
(8分钟)
第四节 第一个给铜奔马命名的人是谁
(5分钟)
第五节 关于铜奔马的其他几种命名
(5分钟)
第六节 武威学者 命名天马
(6分钟)
第七节 文化传播 天马行空
(6分钟)
第八节 雷台汉墓 天马之谜
(8分钟)
第九节 饮食文化 回忆历史
(8分钟)
第十节 饮食风俗 面食为主
(6分钟)
第十一节 凉州人的中饭
(5分钟)
第十二节 农耕文化 道法自然
(5分钟)
第十三节 凉州最早的农耕文化
(5分钟)
第十四节 为什么河西走廊没有挖掘出更早时期的墓葬
(4分钟)
第五章
第一节 重新解读河西走廊文化的两个障碍(一)
(4分钟)
第二节 重新解读河西走廊文化的两个障碍(二)
(5分钟)
第三节 重新解读河西走廊文化的两个障碍(三)
(7分钟)
第四节 凉州外贸引领天下(一)
(7分钟)
第五节 凉州外贸引领天下(二)
(9分钟)
第六节 凉州外贸引领天下(三)
(5分钟)
第七节 凉州外贸引领天下(四)
(5分钟)
第八节 凉州外贸引领天下(五)
(6分钟)
第九节 凉州外贸引领天下(六)
(5分钟)
第十节 凉州外贸引领天下(七)
(4分钟)
第六章
第一节 三大文明
(7分钟)
第二节 凉州礼教之始
(10分钟)
第三节 窦融为什么来到河西
(12分钟)
第四节 窦融如何治理凉州
(9分钟)
第五节 凉州的农耕文明(上)
(6分钟)
第六节 凉州的农耕文明(中)
(9分钟)
第七节 凉州的农耕文明(下)
(8分钟)
第八节 张轨的礼容
(11分钟)
第九节 儒家思想与张轨
(7分钟)
第十节 张轨的老师皇甫谧
(10分钟)
第十一节 张轨向皇甫谧学到了什么
(14分钟)
第十二节 五凉的姓氏
(6分钟)
第十三节 张轨的武功(一)
(8分钟)
第十四节 张轨的武功(二)
(7分钟)
第十五节 张轨的武功(三)
(4分钟)
第十六节 张轨的武功(四)
(6分钟)
第十七节 张轨的文教
(8分钟)
第十八节 张轨修建城池
(7分钟)
第十九节 张轨收容流民
(7分钟)
第七章
第一节 李暠与西凉国(一)
(8分钟)
第二节 李暠与西凉国(二)
(5分钟)
第三节 文学家李暠
(5分钟)
第四节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传统和面向
(9分钟)
第五节 凉州的知识分子
(8分钟)
第六节 中国思想界的两个重要维度:儒家和道家
(8分钟)
第七节 被误解的孔子
(6分钟)
第八节 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精神面向
(8分钟)
第九节 为董仲舒一辩
(8分钟)
第十节 张轨的经世思想
(7分钟)
第十一节 凉州隐士们的精神传统
(7分钟)
第十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的风尚
(7分钟)
第十三节 凉州知识分子的风度
(6分钟)
第十四节 凉州的隐士(上)
(6分钟)
第十五节 凉州的隐士(中)
(6分钟)
第十六节 凉州的隐士(下)
(7分钟)
第十七节 凉州的文化盛世
(6分钟)
第十八节 五凉文化终成一脉(上)
(6分钟)
第十九节 五凉文化终成一脉(下)
(5分钟)
第八章
第一节 凉州的佛教文化(上)
(6分钟)
第二节 凉州的佛教文化(中)
(8分钟)
第三节 凉州的佛教文化(下)
(7分钟)
第四节 佛教为什么传入中国
(5分钟)
第五节 中国人的巫史传统
(6分钟)
第六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8分钟)
第七节 向西求法
(7分钟)
第八节 佛教的贡献
(7分钟)
第九节 凉州文化的善根
(6分钟)
第十节 佛像石窟长廊(上)
(5分钟)
第十一节 佛像石窟长廊(下)
(7分钟)
第十二节 河西走廊是何时有了佛教的
(6分钟)
第十三节 凉州成为中国四大译经圣地之一
(8分钟)
第十四节 凉州的佛教在影响中国和世界
(5分钟)
第十五节 鸠摩罗什在凉州(上)
(6分钟)
第十六节 鸠摩罗什在凉州(下)
(6分钟)
第十七节 鸠摩罗什译佛经(上)
(6分钟)
第十八节 鸠摩罗什译佛经(下)
(5分钟)
第十九节 鸠摩罗什的两次破戒(上)
(7分钟)
第二十节 鸠摩罗什的两次破戒(下)
(4分钟)
第二十一节 鸠摩罗什舌舍利的传奇
(7分钟)
第二十二节 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到底在哪里
(8分钟)
第九章
第一节 河西走廊上的丝织发现
(5分钟)
第二节 盛唐时期的凉州乐舞
(5分钟)
第三节 霓裳羽衣舞
(6分钟)
第四节 《霓裳羽衣舞》的发展背景
(6分钟)
第五节 《霓裳羽衣舞》的由来
(3分钟)
第六节 一支乐舞乱天下
(7分钟)
第七节 凉州的音乐
(7分钟)
第八节 凉州的酒文化
(6分钟)
第九节 凉州的贤文化
(7分钟)
第十节 河西走廊的酒文化
(6分钟)
第十一节 凉州的饮食文化(上)
(7分钟)
第十二节 凉州的饮食文化(下)
(6分钟)
第十章
第一节 凉州人的性别意识
(6分钟)
第二节 “武”文化的遗风
(6分钟)
第三节 传统凉州的“婚姻观
(9分钟)
第四节 凉州的建筑风格
(6分钟)
第五节 凉州的杂技
(6分钟)
第六节 凉州的乡村文化
(10分钟)
第七节 凉州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上)
(8分钟)
第八节 凉州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下)
(8分钟)
第九节 凉州人的生活规律
(7分钟)
第十节 传统观念中的姓氏传承
(6分钟)
第十一节 中西方伦理观的差异
(5分钟)
第十二节 家庭关系中的责任
(6分钟)
第十三节 传统礼仪观中的家长制
(9分钟)
第十四节 尊师重教之礼
(9分钟)
第十五节 古今伦理制度下的男女分工
(7分钟)
第十六节 我们的母亲
(6分钟)
第十一章
第一节 为什么我们要重新阅读孔子
(8分钟)
第二节 孔子的天命观
(8分钟)
第三节 尽人事 知天命
(7分钟)
第四节 健康的秘密
(6分钟)
第五节 道法自然
(7分钟)
第六节 思想的大同和合
(6分钟)
第七节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6分钟)
第八节 子贡与师道
(6分钟)
第九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
(7分钟)
第十节 孔子与《易经》结缘
(6分钟)
第十一节 从“六经”重新理解孔子
(8分钟)
第十二节 重新解读孔子
(9分钟)
第十三节 传统之变与价值重构
(9分钟)
第十四节 重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9分钟)
第十五节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汇(上)
(6分钟)
第十六节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汇(下)
(5分钟)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以文学的方式,构建一座中国的凉州——徐兆寿《凉州传》《话说五凉》创作对谈(一)
(15分钟)
第二节 以文学的方式,构建一座中国的凉州——徐兆寿《凉州传》《话说五凉》创作对谈(二)
(13分钟)
第三节 以文学的方式,构建一座中国的凉州——徐兆寿《凉州传》《话说五凉》创作对谈(三)
(15分钟)
第四节 以文学的方式,构建一座中国的凉州——徐兆寿《凉州传》《话说五凉》创作对谈(四)
(18分钟)
第五节 河西走廊能给中国和世界提供什么精神
(7分钟)
第六节 西方文化已经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5分钟)
第七节 时代的呼唤
(9分钟)
第八节 文学的旷野
(5分钟)
第九节 野蛮是文明的救世主
(8分钟)
第十节 五行是中国最早最朴素的科学和方法论
(11分钟)
第十一节 现当代文学的平民化
(6分钟)
第十二节 文学对社会的教育功能(上)
(7分钟)
第十三节 文学对社会的教育功能(下)
(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