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orry this project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
欢迎来到在线教学平台
首页 - 课程列表 - 课程详情
生物材料
课程类型:选修课
发布时间:2023-02-10 14:28:56
主讲教师:李红、周长忍、于振涛等
课程来源:暨南大学
建议学分:0.00分
课程编码:xtzx2562

       李红,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Clemson University,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的研究,特别是在硬组织再生修复方面,主持了该方向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相关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科技进步奖两项,参与专著编写4本。兼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仿生材料分会和生物陶瓷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委员及分会秘书,广东省本科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主讲人的《生物材料》曾获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2013);参编《先进生物材料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ISSN978-7-5668-1003-8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导论》(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大系)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ISBN:9787547847244 

       周长忍,1981年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1993年在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暨南大学工作,曾先后担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化学系党总支书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人工器官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获国务院侨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6年受聘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被聘为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化学,生物医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多名,主编教材1部,学术专著5部、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20多篇,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30多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

       于振涛,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4月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4月-2019年6月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工作期间于2001年12月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型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锌及锌合金等新材料新产品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及科研管理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副总工程师等职。2019年7月起通过人才引进到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工作,兼任院属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田颜清,1995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1998年2月至2014年8月分别在日本相模中央化学研究所、东京都立大学、华盛顿大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14年8月底回国到南方科技大学工作任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机和高分子功能材料如嵌段高分子材料,电致变色材料,荧光传感器材料以及导电胶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近年来教授本科生生物材料课程以及研究生材料化学等课程。主持南方科技大学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一项,2021年底通过省级验收结题。

       吴刚,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 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在职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到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教至今。期间,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于西班牙Vigo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工作,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院(NIMS)从事访问研究。 现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国际学会(TERMIS)、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生物材料分会以及广东省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学会会员。目前主要从事组织功能重建及修复相关生物材料的研究,包括骨、关节软骨等生物修复材料及制品的研究开发。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重点项目等项目8项。相关研究结果获得广东省及教育部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发表三大索引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10项,参编专著2部。 

       李立华,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组织修复和靶向治疗生物材料的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及省部级、产学研项目多项。发表生物材料研究论文近50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暨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工作者、广东“千百十”省级科技培养人才和广州市首届“珠江科技新星”等称号,2006、2012年分获教育部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罗丙红,近年一直从事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等;作为主要成员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已获授权专利16项,成功转让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负责《生物材料》、《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实验的本科课程教学,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材料》研究生课程教学。 

       鲁路,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就职于暨南大学材料系,一直从事高分子功能材料、尤其是生物材料的教学与研发。近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流变学》、《新型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水凝胶,3D生物打印及其在组织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丁珊,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生物材料的改性及应用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省科技计划项目各一项。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省市重大项目的科研工作。参与了《先进生物材料学》的编写工作。